EAN-8条形码和EAN-13条形码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区别,以下是具体的比较和归纳:
位数和长度:
EAN-13条形码:由13位数字组成,是较为通用的一般终端产品的条形码协议和标准。
EAN-8条形码:作为EAN-13的缩小版,由8位数字组成,比EAN-13短5位。
结构:
EAN-13条形码:结构包括左侧空白区、起始符、左侧数据符、中间分隔符、右侧数据符、校验符、终止符、右侧空白区及供人识别字符。
EAN-8条形码:结构同样包含这些元素,但由于位数减少,数据符和编码方式会有所不同。
编码规则:
EAN-13条形码:编码规则涉及国家代码、厂商识别码、产品代码和校验码等多个部分。
EAN-8条形码:编码过程由**个数字和第二个数字之间的中心线位置来决定,每个数字都有独特的编码方式。校验位是通过将**、3、5和7位数字的总和乘以3,再加上第2、4、6位数字的总和,得出的结果除以10的余数得到的。
应用场景:
EAN-13条形码:由于其信息容量较大,更适用于商品标识,特别是需要更多信息描述的商品。
EAN-8条形码:更适合在小型或限制空间的物品上使用,如小型商品、文具等。当包装面积小于120平方公分以下,可以申请使用EAN-8缩短码。
组成:
EAN-13码:前3位为国家代码,接下来的4位为制造厂商代码,然后是5位产品代码,*后1位为校验码。
EAN-8码:**位数字表示EAN-8码的编码类型(0或1),第2-4位数字表示商品制造商代码,第5-7位数字表示商品编号,第8位数字是校验位。
校验码:
EAN-13和EAN-8的校验码都是用于校验代码的正确性,但两者的计算方式略有不同。
总结来说,EAN-8条形码和EAN-13条形码在位数、长度、结构、编码规则、应用场景和组成等方面均有所不同。这些差异使得它们能够适应不同大小和需求的商品标识,提高商品管理和追踪的效率和准确性。